妙手资讯

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药使用也应慎重,小心刺激胃粘膜

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药使用也应慎重,小心刺激胃粘膜 妙手医生2019-12-27 203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从19世纪末至今,阿司匹林已有超一百年的使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感冒退热、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

但刊登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超10%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使用不当的问题。而自行盲目使用,反而会带来一系列衍生疾病。

经典药,使用也应慎重

阿司匹林和青霉素、安定并称近代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

阿司匹林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牙痛、头痛、神经痛等)效果较好,也可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等。

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药使用也应慎重,小心刺激胃粘膜

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止血栓的形成,被长期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增强个体抵抗能力以预防疾病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对于一级预防,近期发布的《2019年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强调,阿司匹林的使用应更加慎重,要对获益与风险(出血)进行全面权衡评估。

服药时注意3个限定

共识根据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使用,限定以下人群慎用:

1.人群:有出血史

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风险是出血,排在第一位的是脑出血和胃出血,还可能引起泌尿道、肠道、皮肤黏膜(牙龈)出血等情况。出现以下情况最好不要使用:

有出血病史,或有易引起出血的基础疾病,如未根除的幽门螺旋杆菌、未控制的高血压等;正在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如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等);近期做过手术,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药使用也应慎重,小心刺激胃粘膜

2.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以上

以前要求收缩压15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以用阿司匹林;

新共识则要求必须把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用,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

3.年龄:70岁以上

70岁以上和40岁以下人群不建议使用。超过70岁后,出血风险会增加;40岁以下的,临床研究证据不足。

除此之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不建议用阿司匹林。

安全用药这样吃

不要空腹吃

阿司匹林最好在胃里有食物的时候吃,以免刺激胃黏膜。

有严重胃肠疾病,比如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可以吃饭时服用或餐后30分钟服用,每天剂量在75~100毫克。

阿司匹林,这个经典药使用也应慎重,小心刺激胃粘膜

不要擅自停药

有些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自行停药、吃吃停停。这种做法会给心脑血管带来很大的风险,增加相关疾病的复发几率。

老年患者遵医嘱调整用量

老年人造血功能常有不同程度减退,因此用药前需检查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量,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出血倾向。

为了保证安全用药,阿司匹林的用药治疗需遵循个体化方案,一定要请医生全面评估。可以做血小板聚集力检测,评估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哪个更大;服药3~6个月以后,应定期检测一下肝肾功能,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