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
什么是鼠疫?临床表现是什么?
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什么情况下会染上鼠疫?
鼠疫是因为感染了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传播途径可以是动物传给人,也可以是人传给人。历史上曾经有过3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每次的流行都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
以下情况可能会染上鼠疫:
1.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鼠疫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经皮肤传播
与鼠疫患者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鼠疫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鼠疫如何预防?
鼠疫最主要是通过老鼠所传播。鼠疫的预防最关键的就是要灭鼠,预防动物间的鼠疫,隔离鼠疫的病例,预防传播。个人要远离发生鼠疫的隔离区,在靠近疫区的地方,可以口服或者注射链霉素、四环素等来预防。
2632019-09-27
2432019-11-25
2272019-09-27
3402019-11-14
5542020-02-04
5742020-02-04
5902020-02-03
5632020-02-03
5602020-01-30
602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