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资讯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妙手医生2019-12-17 221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说到药物副作用,大家的印象可能是这样的:

犯困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头晕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精神异常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如果全都是这样,那大家不喜欢药物副作用也无可厚非。但是,在研究和临床使用中,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成了闪光点,甚至被“扶正”了。

5种药靠“副作用”治病

下面这5种药,就因为不走寻常路的副作用,而扬名药品界。

1、西地那非(伟哥)

最初的主业:治心脏病。

“西地那非” 俗称“伟哥”,科学家原本希望它能成为治疗心脏病的新药。遗憾的是,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意外成名的“副作用”:助勃起。

科学家们意外发现,参与试验的男患者们拒绝交回药物,甚至还想要更多的药。原来,伟哥具有一个“神奇的副作用”——帮男性迅速勃起。

后来,伟哥作为辅助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药物而上市。

提示:生活中不少人将伟哥当做“壮阳药”来用。实际上,伟哥的作用原理是出现性冲动时,帮ED患者恢复正常的勃起功能。

因此,服药前应经医生评估,否则请勿擅自用。

2、阿司匹林

最初的主业: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问世已有120年,1899年开始在临床使用时,主要是用来解热镇痛。

意外成名的“副作用”:抗血栓

1945年,辛格发现进行扁桃体切除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止痛时会出血,从而推断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的“效果”与剂量有关:

小剂量(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中等剂量(500~3000毫克/天)具有解热镇痛效应;

大剂量(超过4000毫克/天)则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提示:胃肠溃疡、哮喘、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如因治疗确实需要服用,要严格遵医嘱,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必要时咨询医生。

3、螺内酯

最初的主业:降血压。

螺内酯作为利尿剂,主要用来降低血压以及减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意外成名的“副作用”:治脱发。

研究人员发现,螺内酯不但可以抑制性腺与肾上腺产生过量的雄性激素,而且能直接作用于毛囊皮脂单位的雄激素受体,阻断雄性激素对毛囊的刺激,抑制皮脂腺分泌。

这些“不务正业”的药,靠副作用成了治病功臣

男性脱发常与雄性激素过量分泌或过度刺激毛囊有关。因此,螺内酯对雄性激素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脱发。

提示: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男性可能会出现乳房发育、性欲丧失等问题,所以用药一定要严遵医嘱。

4、雷洛昔芬

最初的主业:避孕。

雷洛昔芬现在常用于治疗女性骨质疏松,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它最初是作为避孕药上市,因避孕失败率较高而一度备受冷落。

意外成名的“副作用”:抗骨质疏松

雷洛昔芬在骨脂代谢方面有拟雌激素作用,与钙剂合用能降低骨质流失,能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所以,现在常作为更年期后女性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提示:服药时应避免躺卧,必须保持上身直立,最好用站姿或坐姿,以避免药物反流而增加食管不良反应;服药后半小时内避免服用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

5、米索前列醇

最初的主业:保护胃黏膜。

米索前列醇可以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所以之前常作为胃黏膜保护剂使用。

意外成名的“副作用”:引产。

临床观察发现,米索前列醇对各个阶段的妊娠子宫都有收缩作用,所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引产以及药物流产中。

温馨提示:以上药物都是处方药,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