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3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日前,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18年埃博拉病毒在刚果(金)爆发以来,已造成超过2200人死亡。
资料图: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区。
世界卫生组织驻刚果(金)代表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截至12月1日,感染人数达到3313例(其中确诊3195例,疑似118例),包括自2018年8月爆发开始以来,登记的2204个死亡病例,死亡率为67%。”
据报道,埃博拉病毒可引起人和某些类型动物的急性严重疾病。世卫组织表示,自2018年以来,已有25.55万人接种疫苗。
埃博拉疫情于2015年在西非爆发,主要影响三个国家: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上一次埃博拉大规模流行时,有2.86万人被感染,超过1.13万人死亡。
刚果(金)的本轮埃博拉疫情始于2018年7月底。2019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构成国际关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触发全球卫生紧急状态。
延展阅读: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12月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分型
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2009年7月9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EBO-R)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
埃博拉病毒地区分布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埃博拉病毒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流行区感染,异地发病: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均为流行区旅行,参与诊治病人或参与调查研究人员,没有流行。
2482019-10-15
2582020-01-21
3372019-11-14
2932019-11-06